查看原文
其他

“阳光照进大山里” ——六一关爱慈善晚会温情上演

杭州民政 2024-03-27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晚19点30分一场名为

《阳光照进大山里》的慈善公益晚会

在杭州大剧院举行。

晚会筹集的善款,将用来帮助黔东南山区的学校建设“阳光驿站”网络视频系统,让留守儿童能够经常和父母网络视频聊天。


本场慈善晚会由杭州文广集团和杭州市民政局主办,西湖之声广播电台和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联合承办。

来自黔东南留守儿童组成的“小小苗歌合唱团”与我市优秀演员一起带来精彩的节目。

△大山里的侗家娃

△第一首歌

△曹雷老师朗诵

△民乐演奏

2014年,杭州市慈善总会与黔东南州慈善总会共同设立了“阳光驿站”留守儿童之家项目,筹集的善款主要用于为黔东南州寄宿制中小学配备电脑、电视、数码相机等设备,让孩子们能通过视频与在外务工父母交流。


通过网络课程等手段,让学习环境相对闭塞的大山里的孩子,接触到大山之外的课程资源,为优化受助学校学生的日常教学搭起平台。

目前,项目已支持37所中小学设立了“阳光驿站”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学生13446人

即使这样,黔东南仍有很多学校没能建成阳光驿站。

△视频介绍黔东南

在晚会筹备前期,西湖之声的记者们曾深入黔东南山区去采访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那里交通闭塞、网络不畅,孩子们每年大都只能和父母见面一两次。因为缺乏教育资源,有些学生甚至无法进行持续的课程学习。

马祝英

在那里,西湖之声的记者认识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小姑娘,叫马祝英。

马祝英从3年级开始就住校,自己管理自己,拼命学习,平时考试一直保持年级的前五名。

小祝英说:

“哥哥初中毕业就辍学到外地打工补贴家用。他叫我好好读书,所以我要努力读书,要为哥哥实现梦想!”

但是,小姑娘最弱的一门功课是英语,因为从三年级开始,英语课就停了,自学英语对于没有网络、电脑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山里孩子来说,是那么地遥不可及....

而“阳光驿站”留守儿童之家慈善项目,将让马祝英这样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网络课程。

杨子涵

这次来杭州小小苗歌演出团里还有一位长得特别灵气、有歌唱天赋的小女孩,她叫杨子涵,也是一名来自山区的留守儿童。

她是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老家在距离县城30公里之外的大山深处。杨子涵刚出生,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外出打工养家,一年只能跟她见两次,从小她靠伯母照料。

有了“阳光驿站”留守儿童之家之后,她可以透过屏幕经常看看爸爸的样子了。

△视频介绍阳光驿站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和黔东南的孩子


为了能帮助更多像马祝英、杨子涵这样的孩子,今晚这场慈善晚会筹集的善款,将用来为黔东南州山区的学校建设“阳光驿站”网络视频系统,突破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之间的地域界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传递架起桥梁。

很多家长表示,将原本准备带孩子吃一顿,买件六一礼物的预算,拿来认购晚会门票很值得,因为“购买的一张门票,不仅仅是观看一次演出,更是对远方孩子的关爱,是给自己宝贝的精神洗礼。”

自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以来

杭州市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方针,与黔东南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探索出好的做法。两地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协作领域不断拓展、协作成效不断显现,两地情谊早已渗透山山水水。

此次活动锁定黔东南的留守儿童群体,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将两地市民和孩子联动起来。通过教育和互联网科技的联动,依托阳光驿站项目的认捐和建成,促进黔东南的学子近期和未来的教育现状和身心改变。

△与黔东南州视频连线直播

5年来,在杭州市的帮扶下,黔东南州近5万户20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带动1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凝聚了杭州帮扶干部的辛苦汗水,他们无数次的两地来回奔波;促成了两地人民更多的携手合作和两地文化教育的交融。

长期以来,杭州福彩秉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及相关的宣传活动,本次公益晚会得到了杭州福彩的大力支持。




撰稿: 办公室、慈总办、市募办

编辑:辰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